据说东汉名士严子陵曾游龙门,观山势异常,赞叹:“此地山清水秀,胜似吕梁龙门”,古镇也因此得名。龙门90%以上的村民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家族的后裔,沿袭至今已是第65代了。千百年来,经一代又一代的相传,从一个大家庭的聚居地形成今日的古镇。
追溯古镇千年历史,三国吴大帝孙权后裔们以勤奋、智慧,秉承着先祖开拓进取、励精图治的精神,把龙门打造成为了孙氏家族的“世外桃源”。有了龙门山水的庇护,孙氏家族终发展成今天两千多户,七千多人的江南一大望族,并保存着十分完好的明清古建筑。
正值春暖花开时节,这里风光绮丽、景色迷人。古樟、小桥与溪流围绕的古建筑群在春风吹拂中显露出别样的古朴与清新,造就了特有的江南水乡风情。
迈入古镇,踏上长约400米的卵石小道。古巷里清风如水、怡然宁静,脚踩在被岁月滋润得光滑温婉的卵石上,沿着小巷曲折前行,犹如时光在倒流。
以前去过的古镇都是青石板铺就的小路,而在龙门,大街小巷全是卵石铺道,就连民宅民居也是以卵石作墙垣的。这里的风格独特让人印象深刻。
古镇建筑以两座孙氏宗祠为中心,共建有孙氏厅堂40多座,砖砌牌楼3座和1座古塔、1座寺庙。镇内屋舍房廊相连,长街曲巷连贯相通,镇外的人进入镇里如入迷宫。
看到了别具一格的古牌楼“义门”。它是燕翼堂的大门,厅堂已毁,只剩门楼。值得一提的是,著名画家陈逸飞生前执导的电影《理发师》就曾经选景在龙门。义门是《理发师》的重要取景地,它独特的古朴造型让画家十分青睐。
砚池是龙门最美的所在,清水倒映着白墙黑瓦的明清古建筑群,美轮美奂。它宛若一方大砚台的池水,昭示着读书乃是家族的最大希冀所在,考取功名、光耀门楣成为后生的抱负。借自然之物寓示家族信条,可谓用心良苦。
一泓清水、水草、鸟禽点缀其间,亭台楼阁,傍水而筑。 真是“有时倒影沉江底,万状分明光如洗。乃知水上有楼台,却从波中看启闭。”
砚池旁边塑着一少年,手握一支苕帚般的毛笔,在地上写了个“龙”字。他似乎在告诉世人,孙家祖辈不但武艺高强,而且文韬也出众。一捧清泉中映出的是历代龙门人寒窗沥血,青灯黄卷的发奋身影。
走在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上,两旁的店铺依稀可见从前的招牌,店家朴实无华,这里没有喧嚣的商业叫卖和揽客经营,店铺也很少,人们在此穿行,欣然感受山乡的自然、平和、朴实与宁静。
古镇的村民似乎对游客的到访不感兴趣,老人们或聚在村头小桥旁聊天,或在家凉晒自己的农作物和衣被,在这些平静的老人面前,世态的炎凉真的宛如过眼烟云,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,守住自己的故土,就是人生最大的满足。
纵观龙门全貌,它既具有南方农村灵秀的一面,又有北方山乡浑厚的一面,任何人来到这里便会蓦然生出对乡野静谧中的悠远深邃之景的喜爱。龙门古镇的确是都市人寻幽探古的绝佳选择。
评论